大熊猫网

首页>>国宝文化>>雅安与大熊猫渊源

专家学者云集雅安 畅谈大小相岭大熊猫的保护与发展

http://www.ourpanda.com/   发布时间: 2010-08-17 10:40:14

     10日至11日,国内诸多知名大熊猫专家云集“熊猫首都”雅安,研讨大小相岭大熊猫的保护与发展。此举对做好大熊猫保护工作和实现大小相岭大熊猫种群稳步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研讨会上,说现状、谈保护、论发展,大熊猫专家、学者以及参会人员的精彩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A说现状
  
  形势严峻保护刻不容缓
  发言者:魏辅文(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所长)
  

  大小相岭地区对维持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与丰富度具有一定的贡献价值与作用,该地区大熊猫种群在整体大熊猫保护中具有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大渡河是否显著影响种群遗传结构和基因流?国道108线对大熊猫遗传结构和基因流是否产生影响?人类活动对孤立小种群生存力的影响如何?这些都是研究大小相岭大熊猫的种群历史与种群结构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大熊猫是具有较强扩散能力的大型食肉类动物,传统观点认为河流和公路不会对其扩散构成影响,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大河与公路限制大熊猫的扩散与基因流,分别是天然屏障与物理障碍,在大小相岭地区,大渡河和国道108线都对大熊猫有影响。与此同时,人口数量的剧增,使大小相岭孤立种群一步步走向濒危,大小相岭大熊猫的生存形势极为严峻,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B谈保护 
  
  多措施加强大小相岭大熊猫保护
  发言者:杨旭煜(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站长)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大、小相岭野生大熊猫数量分别为14只和32只,比第二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数据分别减少6只和增加16只。大、小相岭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5376、80204公顷,比第二次调查时增加6876、47191公顷,增长24%和143%。
  不过,与300年前相比,现在的大小相岭大熊猫栖息地已缩小了近40倍。
  此前,针对导致大小相岭大熊猫濒危的主要威胁因素,通过建设走廊带、保护与扩大大熊猫生存环境、减少大熊猫栖息地内人为活动,以及人工干预等措施,有关部门对大小相岭大熊猫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不过,当前,大熊猫遗传多样性衰减速度加快,大熊猫栖息地被割裂的情况无明显改善,人为活动对大熊猫干扰度依然较大,大熊猫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这些因素决定了大小相岭大熊猫保护工作的紧迫性。
  我们认为,大小相岭大熊猫保护策略包括多个方面,新建和扩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外大熊猫栖息地的有效管理、异地大熊猫引入和遗传多样性改善、连接其它山系大熊猫的关键走廊带建设、大熊猫分布扩散区栖息环境改良和保护、建设项目影响长期监测和减免措施实施,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大熊猫走廊带
  促进栖息地连接
  发言者:杨志松(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动物学博士)
  
  无论是对区域间人类活动的交流,还是对于大熊猫种群间的交流,大小相岭都具有重要作用。
  遗传多样性严重贫乏等,是当前大相岭大熊猫种群面临的问题。
  如何解决?我认为应该建立大熊猫走廊带,促进栖息地连接,增加种群数量。
  建立走廊带的终极目的就是必须被大熊猫利用。所以必须先了解大熊猫分布情况,植被、竹子分布状况,大熊猫对栖息地利用状况等。此前,我们已对大相岭与邛崃山系连接地带泥巴山区域进行了调查。
  对于保护的对策,我们建议:要解决邛崃山系和大相岭大熊猫栖息地的连接问题,解决农村经济模式和大熊猫保护直接的矛盾,同时,要补栽竹子,扩大大熊猫食物基地,扩大大相岭大熊猫保护区范围,并加大监测力度。
  
  C论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要与保护开发协调进行
  发言者:倪林(荥经县副县长)
  
  经济社会发展要与保护开发协调进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大小相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力度。
  加强大小相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不但可以使大小相岭和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护,还可以为当地社区居民创造经济效益,提高保护区职工和周边群众保护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为提高荥经县的知名度和发展我省生态绿色经济作出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大小相岭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鉴于它所处的特殊生态位置,其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十分特殊。同时,大小相岭自然保护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它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有丰富的药材、矿藏资源和食用菌类资源。
  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大熊猫保护的协调,作为大小相岭重要组成部分的荥经县,将坚持以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保护为中心,确保被保护对象的安全、稳定、自然生长与发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合理利用,将保护区建设成为集保护、科研、宣教和合理开发利用于一体的综合型、开放式保护体系,促进自然保护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记者江宇 实习生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