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网

首页>>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研究成果

生态文明观指导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http://www.ourpanda.com/   发布时间: 2010-07-14 10:10:27   来源:中国熊猫网

摘要:当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断凸显、日渐加剧的时候,人们不得不为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担忧。在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经济持续平稳上升的今天,由旅游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找到一种与既不破坏环境可持续发展,又不阻滞旅游经济增长的方式,成为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则从全球环境问题,以及我国当前的旅游区环保情况出发,探讨了以生态文明观指导的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及应改进的方面。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破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人数逐年上升,获得的经济利益也与日俱增。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向旅游大国悄然迈进。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9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国内旅游接待约为19亿人次,同比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突破1万亿元,增幅超过15%。出境旅游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增长的总体趋势没有发生改变,全年出境旅游接待约为4750万人次,同比增长3.6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9万亿元由此可见,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1]。同时,由于传统粗放型旅游发展方式的影响,造成了我国旅游业资源开发过度、破坏严重、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也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并倡导建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十七大报告更进一步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写入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方向,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发展,步入了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本文则对从我国旅游环境现状出发,以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式作一探讨。

1.我国所处的全球环境形势

自工业革命时代以来,能源危机,环境问题,就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悄然而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巧取豪夺以及无休止的破坏所造成的影响,终在最近几十年中集中爆发。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三大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资源危机和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一系列新的多变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1]。这不得不让人类察觉和警惕。从1972年的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到1983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成立至今,人类一直苦苦探索,和制定各种应对环境变化的措施。2008年7月7日在日本洞爷湖举行的“G8”峰会更是将环境问题提上重要议程[2]。 由此可见面对逐渐严峻的环境危机,人类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保护环境的行动迫在眉睫。中国这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既不能沿袭工业文明不可持续发展的老路,也不能靠转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危机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这就是所谓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2.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环境问题

我国旅游业近十几年来,得到持续而迅速的发展。旅游业收入逐年上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00年,我国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3];到2005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就达到了7686亿元[4];而2009, 全年旅游总收入上升至1.29万亿元,且同比增长11.3%。由此可见,我国每年由旅游业创造的经济利益都稳步上升,且上升幅度颇大;同时也意味着,由于我国各地区旅游景点游览的人数也呈上升驱使,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旅游区环境破坏和因对自然资源的掠取、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问题。

胡善风[5]对黄山旅游环境现状进行探究,并列举在1996年,由于景区制备破坏严重导致山体滑坡并致死伤二人的自然灾害,以及“四绝”之一的黄山温泉今不如夕的现状,和旺季景区超负荷接纳游客导致的生态破坏等事实,以警醒相关部门制定必要措施,加大保护力度。来自徐晓婷[6]等人对湖北省九宫山景区旅游现状的调查发现,该景区存在对旅游资源粗放开发,盲目跟风;旅游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游客量超负荷;景区污染严重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而究其原因,是由于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过分追求开发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将生态旅游及环境保护等问题抛掷脑后,且严重缺乏生态环保意识所致。郑洁[7]等对山西生态旅游开发现状进行总结,发现该区各旅游点存在着游客素质低导致的不文明行为,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以及当地居民的意识落后的拆旧建新行为,使数百明清古式门楼被毁坏;同时还提及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深度不够,建设、指导作用不强,即政府管理行为滞后,旅游开发资金投入重缺之现状。樊哲文[8]等通过对江西省生态脆弱性现状的GIS模型进行评价,揭示了人类不合理活动对其生态脆弱性的加剧。 光善万[9]等对四川省生态旅游农业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发现,生态农业粗放型发展,以及设施落后等因素是造成旅游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根据各景点及省市区域旅游环境中存在的严重旅游生态环境破坏情形,不难发现,我国旅游区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旅游景区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自然风景区的生态环境破坏,如森林砍伐、草原破坏、野生动物捕杀等,以及自然风景旅游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部分丧失;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处理不当诸多旅游区于旅游旺季超规模接纳游客,致使其超出自然风景区承受力,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相关政府部门开发建设项目不适宜(如大理洱海填湖建别墅等事件)、监管滞后,扶持力度不够,旅游开发资金短缺等导致的生态环境的间接破坏

3.以生态文明思想作指导,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

面对伴随着经济发展,旅游业开发而来的诸多环境问题,我们必须着力于开拓一种既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又不阻碍旅游经济腾飞的双赢之路。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谱写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宏伟蓝图,就是从当前国情和自然生态环境形式出发,为我国今后如何合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指出了一条与时具进的新路子。

3.1 生态文明简述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10]。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更提倡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强调与关注

生态文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的存在依赖于自然,并构成了自然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使人类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它更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必然要求[11]

3.2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传统的旅游的发展,是遵循产业革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对旅游对象采用“掠夺式”的开发利用[12]。在这种开发模式下, 从我国目前旅游开发与环境变化的情形尚不难看出,该模式对持续性生态环境影响严重,自然风景区伴随着开发力度加强和旅游人数的加大,不断受到破坏,本地区植被生长情况每况愈下,同时伴随着,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上文提及的各区域出现的旅游区生态破坏问题,还有武陵源风景出现的大气化境治疗降低、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威胁[13];又如广州白云山风景区受人类干扰破坏后,在自然植被景观格局发生了变化[14]。这些问题在我国各旅游区不胜枚举。故而,传统的旅游的发展方式长期以来,使旅游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破坏了旅游目的地的生态平衡,扰乱生态系统,阻碍社会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以此为代价获得的经济利益是短暂,而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影响则是长久的。

而生态文明则灌输着一种,以强烈可持续发展观念,其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度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政治制度方面,环境问题进入政治结构、法律体系,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之一;物质形态方面,创造了新的物质形式,改造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精神领域,创造生态文化形式,包括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伦理、提高环保意识。所以,一方面既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来完善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现实旅游开发;并加强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在生态文明下产生的物质、精神、政治各领域的成就,又可以反哺和养成生态文明[15],达到文明进步的目的。

由此可见,实现生态文明指导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则势在必行,它不同于传统模式,它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的维持,且不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而生态文明中,所表达的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让人与自然和谐、长期共存的精神,则正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思想指导。

4.总结

根据目前我国各地旅游业发展情况看来,其总体趋势是由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入逐步上升,而就其发展形式来看,则仍是以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为主。如此就必然导致,在由此行业创造的经济利益不断加大的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破坏,生态失衡之状况不断加强。两种利益呈现反比效应的结果,最终必然导致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劣性质变,从而又间接限制了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所以,依据“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探索和建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就现今我国各旅游区出现的问题上分析,今后应主要加强和完善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制定和规范旅游法规,并从政府管理部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旅游观念;其次要从开发部门及后期管理方面,贯彻和落实相关规划和保护措施;再次,则是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强化生态文明的思想教育工作[16]。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和认识到大自然同我们的生存之唇齿相依的关系,才能真正以环保为己任,才能最终构建出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2009[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9.] 

[2] 张红梅. 气候变化成为 G8 峰会核心议题[J]. 中国石化, 2009, 008): 62-64.

[3] 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2000[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0.] 

[4] 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2005[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5.]

[5] 胡善风.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 地理科学, 2002, 22(3): 371-374.

[6] 徐晓婷, 刘仙, 柯林, 等. 九宫山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2): 166-167.

[7] 郑洁, 许振华. 山西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 经济师,(2): 198-199.

[8] 樊哲文, 刘木生, 沈文清, 等. 江西省生态脆弱性现状 GIS 模型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 2009,(2): 202-208.

[9] 光善万, 周世祥, 赵桂亭, 等. 四川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 (1): 181-183.

[10] 俞可平.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4): 4-5.

[11] 路日亮, 黄子恒. 解读生态文明[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8, (5): 96-98.

[12] 刘荆洪. 论生态旅游文化与生态文明的融合[J].海口经济学院学报, 2008,7(2):78-81.

[13] 庄大春, 邓祥征, 战金艳. 武陵源风景区环境质量评估[J].地理研究, 2004,23(2): 192-200.

[14] 汪永华, 苏志尧, 陈北光.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植被景观格局探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13(1):45-48.

[15] 朱益芳, 杨旺生.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我国生态旅游发展[J].长春大学学报, 2008, 18(4): 69-72.

[16] 侯娜.旅游发展持续与旅游环境保护[J].研究与探讨,2006,(5):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