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网

首页>>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研究成果

对“零星熊猫”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http://www.ourpanda.com/   发布时间: 2012-12-06 11:27:28

  (李永政)

  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外的野生大熊猫,它们虽然同样贵为国宝,却没有明确的责任人,也没有具体的措施对它们进行有效保护,这类大熊猫的保护,明显被边沿化,我们把生活在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外的野生大熊猫叫做“零星熊猫”。 事实上“零星熊猫”是小种群或及小种群的存在形式。“零星熊猫”处于人类与熊猫争夺生存资源最激烈的地域,在争夺生存资源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由于竹林老化、人类侵占竹林、虫灾、其它动物争食竹笋等原因,使“零星熊猫”生存受到很大威胁,严重限制了小种群发展。保护好“零星熊猫”对发展小种群及其重要。

  对“零星熊猫”的生存威胁,主要来至两个方面七大因素。

  第一个方面是食物短缺。导致食物短缺有五大原因。一是竹林老化。大量老竹、干竹充塞竹林,导致竹笋产量降低。个别地方出现竹子开花,也是因为竹林老化所至。竹林老化后,看上去竹子很多,但熊猫能吃的竹子并不多。二是村民滥采笋子。在小相岭山脉、大度河沿岸,“零星熊猫”食用的冷箭竹所产的竹笋,是当地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每年竹笋长起来后,当地村民蜂涌而至采竹笋,由于滥采竹笋,使竹子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其它植物占据了生长空间,进一步限制了竹子生长,导致竹子质量下降数量锐减。三是虫害严重。有一种软体笋子虫,乳白色,长3-3.5厘米,头部呈棕黄色,长有一对钳牙,专吃箭竹笋,该虫一般从笋子根部钻入笋子内部啃食竹笋,被啃食过的竹笋,当地人叫“虫笋”,98%的虫笋不能长成竹子,该笋子虫对竹笋的破坏达到26%左右。四是其它动物争食竹笋。在竹林内,除了熊猫外,野鸡、野猪、黑熊、小熊猫等多数野生动物都非常喜欢吃竹笋。野鸡吃竹笋的方法是从竹笋顶端啄破笋壳,然后啄食竹笋顶端最嫩部分。每只野鸡每天大约啄食50-60根竹笋。野鸡啄食过的竹笋,分泌出新鲜的汁液,吸引各种昆虫顺着野鸡啄破的部位啃食,导致竹笋腐烂。野猪一般3-5头一群,其超强的食量和破坏力,对竹笋完全是毁灭性的。五是人为因素使竹林面积缩小。村民在造林政策支持和利益驱动下,大量将天然林改造成人工林,而人工林内完全没有竹子。一些山区乡镇,以平均每年5—8千亩的速度改造天然林。开矿、修电站等投资开发,也破坏了大片竹林。矿山路基一般在5-5.5米,覆盖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在林区修筑1公里矿山路,破坏竹林达68.2亩。特别是修路、采矿、修电站时,开山放炮对“零星熊猫”的惊扰,使“零星熊猫”不能再到这些地区活动。

  第二个方面是村民伤害。村民对“零星熊猫”的伤害分为有意伤害和无意伤害两类。通过长期宣传教育,“零星熊猫”活动区域周边群众已具备保护熊猫意识,有意伤害较少发生。目前,无意伤害是村民对“零星熊猫”最大的威胁。无意伤害主要来至于狩猎。由于“零星熊猫”活动区域未纳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当地一些村民经常进入林区狩猎。狩猎过程中,猎狗追踪,构成对“零星熊猫”的直接威胁。猎人设置的陷阱、猎套、兽夹、炸弹等构成对“零星熊猫”的潜在威胁。

  “零星熊猫”生存威胁七大因素说明:

  一、“天保工程”难以保护 “零星熊猫”

  虽然“天保工程”全面保护森林资源,但对“零星熊猫”的保护针对性不强。由于“天保工程”款用于保护天然林,即村民理解的“天保工程”款是对“不准砍杂木卖”的补偿,因此,村民们虽然领取了生态公益林补助款、退耕还林款等相关国家补助,但不认为对保护“零星熊猫”有任何责任和义务。为保护社队天然林,国家实行了生态公益林政策,允许社队集体林含生态公益林流转经营,支持发展林下经济,规定谁管理谁受益。由此,从小相岭山脉周边到大度河沿岸各县“零星熊猫”活动区域,出现了大量社队林承包经营户,35.4%的承包者为当地村民,64.6%的承包方为外地投资者,承包经营年限一般在30年以上。有的被承包林地,正是未纳入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零星熊猫”活动区,由于林地承包者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对在自己承包的林区开矿、修电站、狩猎等危及“零星熊猫”生存的活动,根本无权制止。因此,多数林地承包者对 “零星熊猫”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二、“退耕还林”难以退还“零星熊猫”生活环境

  “零星熊猫”活动在天然林内。天然林内的竹子是熊猫生存的保障。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小相岭山脉周边及大度河沿岸村民的自留山、宜林荒山、退耕宜林坡地等,全部被种上柳杉,大量天然林内的竹林也被改造成柳杉林。而人工柳杉林,林木种类单一,柳杉林内完全不长竹子。近年来,生长在海拔1000—1500米的水竹子已经开花枯死,村民把水竹开花枯死后空出来的土地全部栽上柳杉,柳杉很快占领了水竹的生长地盘,水竹发展起来的机会也没有了。目前“零星熊猫”活动区域内很多地方仍然在执行“造林一亩,补助300”等一系列优惠造林政策,村民将未分到户的集体天然林改造成柳杉林,经测量验收,颁发《林权证》,就成了改造者可以继承的祖业。这就是村民大量侵占天然林,改造人工林的原因,改造的实质,是将生态公益林改成了经济林。目前,一些山区乡镇造林指标上万亩,在优惠政策和个人利益驱动下,面对无地造林,村民便砍掉天然林内的竹子,栽上柳杉苗子,再逐步剥干杂木,最后,柳杉成林,竹子灭绝,天然林变成人工林。可见,在“零星熊猫”活动区域,造林越多,对“零星熊猫”活动区侵占越多,因此,目前继续在“零星熊猫”活动区域实施现行造林政策,不仅退还不了“零星熊猫”生活环境,反而导致大肆破坏天然林,侵占“零星熊猫”活动区。

  三、“零星熊猫”及活动区域保护亟待加强

  “零星熊猫”生存威胁各种因素长期存在,如村民砍竹林改造人工林问题,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完善相关政策,转变村民思想观念,解决当地村民与熊猫共同生存,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问题。目前,对“零星熊猫”的保护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没有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零星熊猫”活动区域林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多元化,给 “零星熊猫” 保护带来了更大难度。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林地面积总量在扩大,但同时大熊猫活动区域却越来越小。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方法就是划定自然保护区,但一味地圈地(划定自然保护区)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对“零星熊猫”及小种群的保护,如不从体制到方法加以拓展创新,最终,整个熊猫种群就只能呆在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动物园,这些人为划定和设置的狭小区域内,其种群的未来,将无法预知。198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保护大熊猫的布告》颁布以来,对保护“零星熊猫”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面对“零星熊猫”多重生存威胁,仅有这些政策是远远不够的。保护好“零星熊猫”,对扩大野生大熊猫种群至关重要。业界对保护野生大熊猫有一种观念,即保护它就是别去打扰它,保护它就是人类不能进入熊猫活动区域活动。事实上,人类的生产活动区域与“零星熊猫”的活动区域,不可能划定明确的界线,长期以来相互重叠,村民与“零星熊猫”争食、争地盘这对矛盾早已存在,并将长期存在。科学合理地处理好这对矛盾,必须从政策到社会各个层面,切实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发展促进保护,以保护牵引发展。

  对策初探

  “零星熊猫”活动区域,同时也是当地村民的生产活动区,“零星熊猫”与当地村民的生存,都依赖这片土地。保护“零星熊猫”,发展当地经济,最好的办法是瞄准“零星熊猫”与当地村民共同的需求,立足实际,加大林地投入,提高林地产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熊猫种群的未来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人类才能留住熊猫这一珍贵的物种。

  一、 创新保护体制 实现保护体制多元化

  针对“零星熊猫”及活动区域的保护体制创新,应立足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以“零星熊猫”及其活动区域这一特定对象为目标,注重可操作性和保护效果。一是实行林地管理者责任制。林地管理者熟悉林区情况,对保护“零星熊猫”具有明显优势。赋予“零星熊猫”活动区域林地管理者,保护“零星熊猫”的责任与义务,从政策上给予支持,资金上给予帮助,技术上给予指导,调动林地管理者保护“零星熊猫”的积极性,是实现保护目标的有效途径。二是配备专职保护员。可以根据“零星熊猫”分布情况,在当地确定一些专职管护人员,通过培训,传授管护技能,对每一只“零星熊猫”开展具体保护工作。三是建立志愿者保护机制。发挥保护熊猫志愿者作用,是一种保护“零星熊猫”的新模式。社会各界有无数热心大熊猫保护的爱心人士,愿为保护大熊猫作贡献,对“零星熊猫”的保护,完全缺乏志愿者发挥作用的平台。为此,应建立有效的志愿者接纳平台,采取建立保护大熊猫志愿者协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和发挥志愿者保护“零星熊猫”的作用,以政策引导志愿者,推动“零星熊猫”保护工作向前发展。

  二、 改进保护方法 实现保护方法多样化

  由于“零星熊猫”生活区域林业政策倾向于保护树木,对竹子的保护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对竹子的保护意识不够,导致长期过度采竹笋,无人抚育竹林,使竹子的生长受到很大限制,各种荆棘、藤蔓占据了竹子生长空间,有的藤蔓达十多公分粗。夏天,攀爬缠绕在竹子上的藤蔓叶子,对竹子的覆盖遮蔽达68%,使竹子见不到阳光;冬天,被藤蔓缠绕的竹子在藤蔓和冰雪的重压下不堪重负,被成片压倒在地,其它植物乘机占领生长空间,加上各种动物、昆虫啃食竹笋、村民过度采笋等原因,导致竹笋产量锐减。保护好竹林,就是保护“零星熊猫”。保护“零星熊猫”必须正视“零星熊猫”与村民生产活动区重叠问题,面对这一实际情况,保护它就是不去打扰它的观念,完全脱离实际。必须把握好保护“零星熊猫”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采取抚育竹林,改善林区生态,提高竹笋产量,丰富“零星熊猫”食物,增加村民收入,通过加大竹林投入,提高竹林产出,实现当地社会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对有“零星熊猫”活动林区的针对性投资,抚育竹林,改善林区生态,提高竹林产出,是促进当地济经发展,实现人与“零星熊猫”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增加保护投入 实现金费投入社会化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引导资金流向“零星熊猫”及活动区域保护项目。依托保护大熊猫志愿者、企业、政府、国际国内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等各方面力量,建立稳定的资金筹集渠道,实现投入经常化。扩大接纳社会爱心捐助渠道筹积资金,建立接纳和监督使用保护熊猫资金平台,切实把资金用到保护“零星熊猫”最需要的环节。保护“零星熊猫”及小种群活动区域,应放开政策,吸引资金,扩大投入,解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问题。投资者通过开发熊猫文化品牌,宣传企业产品,加大竹林投入,提高竹林产出,产生经济效益,用于保护“零星熊猫”,使“零星熊猫”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