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网

首页>>资讯聚焦

创造奇迹,让野生大熊猫走近人类

http://www.ourpanda.com/   发布时间: 2018-03-21 20:31:41

  引子:熊猫天堂畅想

  试想,有这么一个地方:数万亩箭竹林,郁郁葱葱,青翠碧绿,连绵不断,一眼望不到边,竹子稀疏有致,分布均匀,一年生嫩竹占竹子储量的五分之三。竹林内没有荆棘缠绕,没有枯竹林立,只见草本植物、小型动物种类繁多,互相依存,食物链环环相扣,循环发展。林间小溪畅流,小鲵隐现,一条紧贴地面的绿色栈道,在林区蜿蜒,伸向远方。栈道两侧、小溪两岸,随处可见野生大熊猫悠闲觅食,个个毛色发亮,黑白分明,体型健壮,眼睛清澈明亮,时而与游客互动。栈道上,来自美国迪斯尼乐园的《蓝色星球》拍摄团队,正在拍摄野生大熊猫记录片;不远处,WWF项目官员正在珙桐树下观测竹子长势;一群学生在溪边研究小鲵生活习性;山坡上,当地村民认真清理着大熊猫吃剩的竹子残渣……。

  大熊猫保护及种群发展回顾

  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开始保护大熊猫,距今已有六十多年,六十多年来,国家在大熊猫保护上作出了巨大努力,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全面扭转了大熊猫种群走向灭绝的命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将极大的促进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再上新台阶。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一个全球关注的明星物种,举全国之力,耗时六十余年,其野生种群数量依然只有1800余只,不得不说保护大熊猫任务之艰巨且不易,其任重而道远。怎样才能进一步让野生大熊猫种群,特别是小种群发展壮大,这不能不引起业界和全社会的深思,在保护方法上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尝试呢?

  数据来源:傅之屏 刘昊 主编 《大熊猫栖息地—资源包》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野生大熊猫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吃好、吃饱、喝足、繁衍后代,应该是所有动物的共同需求,也是野生大熊猫最根本的需求。

  关于吃好,我们常常看到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喜欢拿起这根竹子闻闻,拿起那根竹子嗅嗅,总是挑三捡四,像个挑食的孩子。事实上,虽然大熊猫牙齿锐利,但肠胃功能很弱,牙齿的磨损程度,成为决定大熊猫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大熊猫总在挑选最嫩的竹子,同时,也是在挑选竹子中的“软”竹子。像苹果分脆苹果面苹果,桃子有脆桃子软桃子一样,同一品种同一年份生长的竹子,受阳光、土壤等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有软硬之分,软竹相对柔软,硬竹相对较硬,软竹颜色略为偏黄,硬竹颜色偏深偏绿,软竹竹节较为平滑,硬竹竹节粗大突出,冷箭竹软竹刺少,硬竹刺多。村民砍竹子用于竹编,都会有意无意的选择软竹使用。

  关于吃饱,对于野生大熊猫小种群来说,面临的应该是如何“尽快吃饱”这个问题。据观察,野生大熊猫吃竹子,不喜欢吃光杆部分,通常只吃带叶子的中上部分。每年不到20天的竹笋生长期,大熊猫以竹笋为食,其余340多天主要吃嫩竹。成年大熊猫每天进食量约18公斤,一年消耗嫩竹6000多公斤。野生大熊猫进食时间每天要花12—16小时,这期间,包含熊猫在林间寻找挑选嫩竹的时间。如果嫩竹采集方便,易于获取,根本就花不了这么多时间就可以吃饱。以下是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以小相岭山脉冷箭竹林生态为样本,以冷箭竹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五个点,取平均数,对四川洪雅瓦屋山镇绿石溪区域冷箭竹林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

  说明:“红山”年份会多生竹笋,一些水果也有这种属性。

 

  从调查结果看,林区竹子总株数平均每亩1245株,平均0.54平方米1株。一年生嫩竹每亩238株,平均2.8平方米1株,占竹子总株数的19.1%,由此可见,老竹、枯竹成为竹林的主要成份。经随机取样嫩竹10株测量,平均每株长度2.65米,带叶部份长度1.46米,直径2.1厘米,每株带竹叶部分平均175克。由此推算,采集18公斤带叶嫩竹,需要嫩竹约103株,分布在288.4平方米范围内。对绿石溪区域大熊猫粪便分布和咬竹范围观察测量看,其采食点每次不超过30平方米。在林区“牛背刺”“耙耙滕”等滕蔓类植物,全部爬到冷箭竹头顶争夺阳光,冷箭竹只能见缝插针生长。可见,野外条件下,老竹枯竹林立,荆棘滕蔓缠绕,嫩竹分布稀疏,导致野生大熊猫采食效率低下,“劳动时间”过长,使它们无法尽快吃饱,从而大量占用休息时间,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后代。这些因素长期积累,导致大熊猫生育意愿和能力不断下降,陷入数量越来越少的困境。如果在同一区域有足够多的嫩竹、水源和宜居洞穴,就会大大降低野生大熊猫的生活成本,提高进食效率,缩短进食时间,节约采食耗能,促进其种群迅速发展壮大。

  说明:滕蔓植物覆盖的地方基本不长草本植物。

  关于喝足,野生大熊猫采食点,喜欢选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有时水源干枯后,大熊猫就不得不长途爬涉寻找水源。成年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多时三、四次,每个饮水点相距1.8公里。‚自然条件下,野生动物找水并不容易,特别是大熊猫不冬眠,冬天结冰会给大熊猫饮水带来很大困难。野生大熊猫会在自己熟知的水源附近采食,通常不会自己掘地找水。大熊猫头大、嘴宽、脖子短,因此藏在草丛深处的涓涓细流,无法成为它们的饮水点,它们通常会以天然水塘、水坑或较大的溪流为取水点饮水,但自然条件下,符合条件的饮水点并不多,如果能为大熊猫提供更多的饮水点,就会为大熊猫节约喝水往返时间,降低它们在饮水环节的生活成本。

  关于繁殖,所有动物在食物、水源充足时,就会大量繁殖,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生存和繁殖的需要,构成了大熊猫对领地的需求。雌性熊猫领地面积,一般在3—5平方公里,雄性7—12平方公里;ƒ雌性与雌性之间领地略有重叠,雄性熊猫的领地覆盖了雌性的领地。④雌性因产仔,对洞穴的舒适性、隐蔽性、以及干燥、避风等有严格要求,而这样的洞穴却是十分稀缺的资源。曾经有一张野生大熊猫母背着子,在雪地上艰难前行的照片在网上流传。从这张照片中,人们只看到熊猫的爱与萌,没有看到它们生存的艰难。在这张照片的场境中,没有水、嫩竹、暖和的洞穴,这些资源对它们母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些方面,人类该怎样帮帮它们呢?

  按需改善野生大熊猫生活条件方法初探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出了生态修复区和科普游憩区概念,提出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通过生态修复等对受损、退化、碎片化的栖息地进行恢复改造。这些创新性提法,无疑非常符合林区实际情况。“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大熊猫经过800多万年进化,早已练就寻找食物的“特异功能”,哪里食物、水源丰富,它们就会奔哪里去。只要遵循自然规律,针对野生大熊猫生活需求,在相应林区,建成适合大熊猫小种群生活的良好环境,相邻区域的大熊猫就会迁入该区域。由此,让野生大熊猫小种群都聚集到生活条件好的区域,在丰富的食物、优裕的环境中,提高小种群发展速度。同时,也可以采取将少量圈养大熊猫放归该区域,作为改善种群基因的辅助方法,促进小种群发展壮大。沿着这一思路,我们可以选择有野生大熊猫小种群生活,且林地成片,面积上万亩乃至数万亩,便于管理的区域,进行促进大熊猫小种群自然繁殖,发展壮大创新实践。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改善野生大熊猫生活条件。

  第一、抚育竹林,提高竹笋产量

  经调查研究发现,导致竹笋产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竹枯竹充塞竹林,使大量失去生长能力的竹根盘结在一起,阻碍了竹笋生长,按村民的说法叫“暴林”或“老化”。同时,各种荆棘藤蔓占据竹子生长空间,有的粗达十多公分,茎长二十多米,其叶子对竹子遮蔽率达68%,使竹子见不到阳光,一眼望去,只见藤蔓不见竹子。冬天,被藤蔓缠绕的竹子,在藤蔓和冰雪的双重压力下,很多被压倒在地上。这些因素导致竹笋产量降低,质量下降。从取样情况看,有的区域一年生嫩竹不到6%,实地观察这些区域,从未发现大熊猫活动痕迹,说明野生大熊猫根本不会光顾嫩竹稀疏区域。大面积的嫩竹稀疏区域,造成严重的竹林资源浪费,如果能有效利用好这些竹林,将会养活更多的野生大熊猫。二是虫害严重。有一种软体笋子虫,乳白色,长3-3.5厘米,头部棕黄色,长一对钳牙,躲在竹笋内部啃食竹笋,被啃食过的竹笋全部不能长成竹子。经随机抽取10公斤不带壳冷箭竹笋统计测量,笋子虫对冷箭竹笋的破坏率达26.8%。三是所有野生动物争食竹笋。除大熊猫外,小到老鼠、松鼠、野鸡,大到野猪、黑熊、小熊猫、麂子等所有野生动物都非常喜欢吃竹笋。野鸡从竹笋顶端啄破笋壳,啄食竹笋最嫩部分。经观察,每只野鸡每天大约啄食50—60根竹笋。竹笋被野鸡啄破后,分泌出新鲜的汁液,吸引各种昆虫舔食,导致竹笋腐烂。野猪一般3-5头一群,其超强的食量对竹笋的需求不亚于大熊猫。

  冷箭竹笋生长时间,大约在农历处暑与白露之间,受降雨量等因素影响,每年生长时间略有提前或推后,但最多不超过1周,从首批长出地面到尾批长出地面,持续时间约15—18天,村民常用古谚“处暑上炕,白露丢刀”来描述采笋时机。在如此众多不利因素影响下,竹笋长成嫩竹的概率大大降低,每根竹笋长成竹子的概率不超过50%。改变竹笋产量低这一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抚育竹林。实践证明,抚育竹林将使竹笋产量提高6—8倍。在绿石溪进行的抚育试验显示,第二年竹笋亩产量达1866棵,平均每平方米2.8棵,比抚育前的238棵多生1628棵。

  抚育标准:由于嫩竹太少,除细小的嫩竹外,其余嫩竹应全部留下。在没有嫩竹的区域,按1.5平方米留一株2—3年生竹子,清除老竹枯竹后的竹桩应尽量贴近地面,最高不得超过3公分,所有被清除的荆棘滕蔓、老竹枯竹,应砍断至1.5米左右长短,平放在竹林的空隙地带。对倒伏后压在竹子上的枯树,应砍断至2米长短,平放在林中,并将压弯的竹子扶正。对竹林顶部的滕蔓,应将距地面2米以内的部分砍下平放在林中,其余部分干枯后,在冰雪作用下,会自己掉到地面。两年后,被清除的枯竹、滕条等会腐烂,为林地提供养料。按标准抚育后,竹林很快发生变化:先是覆盖在竹子顶部的滕蔓叶子

  枯萎,阳光透进竹林,林地内草本植物生长茂盛起来,草本植物发展起来后,各种昆虫也多起来,接下来是鸟类、各种小型动物开始多起来。2—3年后,林区生物链得到有效恢复,竹笋产量大大提高,林区变得生机勃勃。

  说明:本表竹笋数据为剥去笋壳后,按不带壳竹笋计量测算。

 

  抚育注意事项:以四川洪雅绿石溪区域为例,当地村民祖祖辈辈都在这里打竹笋、种黄连、采药材,村民与大熊猫形成了互相回避、避让的默契,一直和谐共处。很多地方,大熊猫不但不怕人,特殊情况下,还有向人类求救的现象。由此说明,人类抚育竹林,基本上不会影响大熊猫正常生活。在抚育竹林时,工作面应该是每次抚育一条山谷,或一片区域,不宜同时满山遍野铺开,应该是一个点一个点的逐步推开,分片完成,避免线性或拉网式展开,从而为大熊猫与民工之间留下回避、避让空间。工作期间应避免高分贝声音、浓烈气味和带犬只进山等行为。通常情况下一场大雨过后或一周以后,人类留下的气味就会消失,只要人类气味消失,野生大熊猫就会回到原来的生活区域。

  第二、构筑洞穴,帮助熊猫安家

  野生大熊猫无法自己构筑洞穴,全靠寻找天然洞穴产仔,而适合大熊猫产仔的天然洞穴十分稀少。在林区,有时会遇到大熊猫做的一些临时性的窝,十分简陋,基本可以断定为非产仔使用。为野生大熊猫购筑洞穴,可以依托大熊猫能够容身的石孔、石洞、树洞等有利地形加以改造,要综合考虑背风、隐蔽、大小适中、靠近水源、地形相对平缓、大熊猫经常活动区域等因素,注意安全、防水、干燥、舒适,构筑野生大熊猫产仔洞穴。可以尝试选取向阳,地势相对较高,出入方便,高度适中的土坎,人工开凿洞穴,并在洞内放置木板、枯叶等,尽量让洞穴保持干燥暖和。可按每平方公里3—5个洞穴的密度建造,由大熊猫自行挑选使用。

  第三、挖掘水坑,保障熊猫饮水

  针对水源较少,流量较小的地区,为野生大熊猫设置饮水点非常必要。可以先在林区找到水源,如小溪、小泉、石潭等,沿着水的流向,凡是较为平缓的地方,根据自然条件,人工构筑直径0.8—1.2米大小不等的水坑,为野生大熊猫提供稳定的饮水点。构筑水坑材料全部就地取材,用附近碗口粗细的石块堆砌,筑牢,同时适当挖深,用泥土沾合堵漏,保证在水源断流情况下,仍然能存储天然雨水,确保蓄水。水坑建好后,应为熊猫来去开辟几条通向水坑与竹林的道路,清除沿途的枯竹、滕蔓,使大熊猫进出方便。由于很多林区水源有限,因此构筑水坑的个数不限,宜多不宜少,依托找到的水源,能建多少建多少。

  第四、修建栈道,用于管护科研

  修建栈道对于林区管理非常重要。野生大熊猫生活地区,山高坡陡,林区情况复杂,在林区行走十分困难,特别是冬季雨雪天气,如果没有栈道,普通人员根本无法进入。管理人员的工作实施、生活保障,科研人员、志愿者等进出林区,只有依托栈道才能实现。栈道修建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牢固。栈道最好能承重载重量500公斤以上电动车,按照相应电动车载重量设计承重量和宽度。二是栈道宜长不宜宽。栈道的长度决定了管护林地的面积,栈道修多长,管护的林地面积就有多宽,栈道没有延伸到的地方,就是无法管护的地方。三是栈道应尽量紧贴地面修建。栈道紧贴地面,有利于提高栈道使用的安全性、抗冰雪、减少竹子弯曲后阻挡视线等。大熊猫会爬树,攀爬能力非常强,栈道紧贴地面有利于大熊猫自由穿越,对大熊猫的生活不造成影响,甚至有可能成为大熊猫玩耍的场地。四是栈道修建材料,既要经久耐用抗寒耐冰雪,又要生态环保。栈道修建设计必须定位为生态环保栈道,从颜色、用料到构架,必须符合环保要求。1万亩林地按2600m×2600m范围计算,可修建栈道10—15公里。

  资金概算

  由于林区交通状况、地形地貌、人工费用等各不相同,各地有一定差异,以四川洪雅绿石溪为例,需要资金情况如下:

  ①傅之屏、刘昊 大熊猫栖息地—资源包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②胡锦矗 大熊猫传奇 科学出版社,2016.

  ③傅之屏、刘昊 大熊猫栖息地—资源包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④胡锦矗 大熊猫传奇 科学出版社,2016.

  作者:李永政   电话:133309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