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网

首页>>资讯聚焦

发挥好大熊猫的伞护功能

http://www.ourpanda.com/   发布时间: 2018-09-21 15:34: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生物保护领域,有一个“伞护种”的概念,即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物种,这个目标物种的生境需求能涵盖其他物种的生境需求,在保护这个物种的同时,也像伞一样连带保护了整片区域的其它物种。大熊猫就是一个“伞护种”。

  上世纪60年代,“大熊猫之父”胡锦矗提出,四川珍稀动物多,如分门别类保护,不仅分散资金和技术力量,效果也不会好。雪豹、川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与野生大熊猫活动区域高度重合,不如以大熊猫为伞护种,在保护野生大熊猫的同时,为其他珍稀动物提供保护伞。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的大熊猫保护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种群数量和栖息地均得到了有效的保护。8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大熊猫保护研究成果发布会上透露,通过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已建立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网络体系。野外调查显示,我国大熊猫野生种群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1864只。截至2017年底,我国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首次突破500只,达到518只。经统计学预测,大熊猫圈养种群保持90%遗传多样性的时间可达200年,已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种群。

  2017年4月10日,四川凉山州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内,放归近4年的大熊猫“张想”现身。这意味着,通过技术手段,修复生态环境,改变林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珍稀动物的野生种群、生活的家园能够修复。

  未来,如何进一步升级大熊猫的伞护功能,我国正作出积极的尝试。目前,大熊猫保护仍面临着栖息地碎片化、种群孤岛化等难题。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与过去注重保护大熊猫个体不同,国家公园体制下将更加注重保护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以往没有设立保护区的栖息地、潜在栖息地都将被划入国家公园。大熊猫栖息地有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在内的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国家公园体制不仅能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也将促进整个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中国为大熊猫保护所作出的努力有目共睹。1983年,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立,10年后,成都举行“国际熊猫节”,此后每年9月22日被确立为国际熊猫节。近年来,我国还积极推动大熊猫保护的全球行动,大熊猫科研成果实现全球共享。目前已与17个国家、22个动物园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项目。

  数十年来我国不间断的保护大熊猫行动,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紧迫,大熊猫已成为环保的一个重要象征,吸引着更多公众参与环保,改变观念,改变生活生产方式,共同撑起生态保护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9月18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