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网

首页>>资讯聚焦

首届“大熊猫文化奖”候选公示

http://www.ourpanda.com/   发布时间: 2018-12-25 14:30:04   来源:中国熊猫网

  首届“大熊猫文化奖”共设置了大熊猫守护使、大熊猫科研使、大熊猫传播使、大熊猫公益使和特殊贡献奖等5个奖项。从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1月,经过个人申报,专家评审,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共评出17个个人(单位)候选名单。这些候选个人与单位涵盖了大熊猫科学研究(包括野生大熊猫与圈养大熊猫研究)、宣传教育、文化交流以及公众参与等不同方面。现予以公示。

  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

  2018年10月25


首届“大熊猫文化奖”候选人


  1.胡锦矗 (特殊贡献奖)

  2.张和民 (科研使)

  3.谭楷 (传播使)

  4.孙前 (传播使)

  5.陈玉村 (科研使)

  6.任伟 (传播使)

  7.童昌信 (传播使)

  8.钱道远(传播使)

  9.何祥博(守护使)

  10.张淑德(台湾)(传播使)

  11.莎拉贝塞尔(美国)(传播使)

  12.罗维孝(公益使)

  13.峨影集团 (传播使)

  14.雅安文旅集团 (传播使)

  15.都江堰火车头科技有限公司(传播使)

  16.戴海杜.安德列(法国)(传播史)

  17.四川蒙顶酒业有限公司(公益使)


候选人简介

image.png

胡锦矗 (特殊贡献奖)

  1974~1977年组织和领导四川省珍稀动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1978~1984年代表中方专家组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研究保护大熊猫,并兼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

  1985年后从事研究生教育,先后三次带领研究生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大熊猫研究项目。1987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的称号。

  毕生投身于大熊猫事业,培养出一大批大熊猫保护,科研与人才。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授予胡锦矗教授的濒危动物研究团队“自然保护贡献奖”最高荣誉称号。

  发表论文近200篇,专著23本,先后获省部级奖14项。

代表著作有《卧龙的大熊猫》、《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 金丝猴、牛羚生态生物学研究》、《四川资源动物志》(第二卷兽类)、《大熊猫的风采》、《九万里熊猫故乡考察记》、《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综合科学考察》、《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等。


image.png

张和民 (科研使)

  自1983年以来坚持自主创新研究,在大熊猫的人工繁育、规范饲养和放归野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攻克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先后编著出版了《大熊猫繁殖研究》、《大熊猫人工饲养技术规程》等专著5部;成功申请林业行业标准3个,申请专利6项;在《Science》等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2篇,其中SCI收录22篇,被引用517次;中文核心期刊收录51篇,被引用217次。

  主持参与的研究项目先后4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先后获得CBSG、IUCN/SSC“全球大熊猫保护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国际组织、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奖励和荣誉称号。

  攻克了大熊猫繁育的“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三难”问题,创立了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规范,建立了圈养大熊猫的人工饲养规程。

  带领团队创建了大熊猫饲养繁育理论体系,创立了一整套大熊猫人工饲养和繁育技术规程,使圈养大熊猫的繁育能力显著提高,将运用迁地手段促进大熊猫保护的梦想变成了现实。2004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力应用和推广大熊猫人工繁育及饲养技术,创建了全球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搭建了最好的国内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促进了野外保护,率先开展了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研究。

2003年,带领团队率先启动了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迈出了圈养大熊猫回归自然的第一步。2010年至2017年又启动二期、三期研究项目,2018年,保护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野外引种产下双胞胎,为圈养大熊猫遗传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保持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提高种群活力做出重大贡献。

image.png

谭楷 (传播使)

  从1980年开始采访并撰写大熊猫文学和科普作品。

  1981年,以大熊猫题材报告文学《国宝》获“萌芽文学奖”。

  1982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报告文学《在熊猫的故乡》,对全国人民了解熊猫濒危状况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1984年,由省政府派出,赴日本举办四川省拯救大熊猫展览,为四川募集到2亿多日元救灾资金。

  1985年,被省政府评为“四川省抢救大熊猫先进个人”。

  1995年,《我是大熊猫》获第三届全国科普作品一等奖(201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好书”。

  1998年,与刘朝俊合作的电视剧《底特和他的伙伴们》上映。

  2006年,奥动会前夕为大熊猫“申请吉祥物”,由省政府委派赴京,作四川首席发言人,阐述“大熊猫成为奥动吉祥物的8大理由”。

  2009年,长篇报告文学《大震在熊猫之乡》出版,再版两次并译成藏文出版。

  2013年,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30年撰写《大爱熊猫》一书;

  2014年,国务院新闻办招标国家礼品书,《熊猫的故事》中标并出版。现有中、英、西班牙、日等国文字版本,获世界华人优秀科普作品奖。

2004年起,参与创办《看熊猫》(原名《大熊猫》)杂志,任执行主编,并撰写了多篇重要文章。


image.png

孙前 (传播使)

  2000年10月,组织雅安、宝兴县政府进行邓地沟考察、蜂桶寨保护区、夹金山、巴郎山、卧龙、成都熊猫基地考察,总结时,提出打造“熊猫文化”品牌的战略构想。

  2001年1月—2001年12月,用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省厅,代表雅安市政府共同完成《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遗产申报,此项荣获省政府二等奖。(2006年7月12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获世界栖息地遗产通过申报文案。

  2002年11—12月,率雅安市政府代表团首访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摄影大熊猫模式标本照片;对戴维工作的探访;戴维家乡艾斯佩莱特回访,签订正式友好城市协议。

  2003,四川省人民政府“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四川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课题,二等奖(合作)。

  2009年,“大熊猫古名研究”被列为四川省人民政府“重要成果专报”(个人)。

  2007年7月12—2013年8月,策划、推动北京,雅安链接7届“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古自然电影周”。

  2012年3月,巴黎出版《大熊猫文化笔记》法文新版,并参加巴黎国际图书展。组织中国科技出版专家,访问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和戴维故乡。

  2013年,4月7日,在《北京日报》以两个整版发表《发现大熊猫》一文,向首都人民深度介绍熊猫文化现代史。

  2014年12月,《大熊猫文化笔记》(英译本) (合作)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image.png

陈玉村 (科研使)

  带领海峡(福州)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开展一系列研究保护与宣传活动,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在大熊猫工作中,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保护野生动物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建设系统优秀工作者,十四次被评为福建省、福州市劳动模范,福建省、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优秀专家,福州市拔尖人才,福州市十大标兵个人等,福建省第四届党代表,第六届省政协委员,第九、十届福州市人大代表。

  “中国网事﹒感动2016”十大人物获奖者。


image.png

      任伟 (传播使)

  熊猫主题国画践行者中的佼佼者,独创水墨丝毛技法,作品面貌新颖,艺术风格独特。

  作品《祥和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大量熊猫国画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月刊》等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

  已出版有7部以熊猫作品为主题的《任伟画集》。其独创、成都印钞有限公司出品的《国家大熊猫》贺岁金银条,在全国深受藏家青睐。

  2018年8月,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国画熊猫由新西兰造币厂权威出品,具有法定货币面值的国宝熊猫钞《盛世中华 国宝纪念银钞》8月8日在北京隆重上市。当日北京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image.png

童昌信 (传播使)

  近二十年来对国宝大熊猫情有独钟,画风以写实为主,在中国彩墨画中融入油画技巧,极具个性。

  1979年,油画《山花为君开》入选四川省青年美术作品展。

  2007年,十一届中日友好交流会上,熊猫画卷“天人合一”、“地久天长”分别被中日友协主席宋键先生和日本原官房长官、日本代表团团长野中广务先生收藏。

  2007年6月,大熊猫彩墨画入选由国际、国家、北京奥组委主办的“第十三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并被收藏。

  2015年,彩墨画《秋染九寨》入选四川省“大美四川”作品展。

  2017年7月,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大熊猫栖息地水墨画百米长卷《生生不息》”。


image.png

钱道远(传播使)

  长期热爱并投入大熊猫题材影视创作,已76岁高龄仍继续积极参与熊猫题材影视作品策划与创作。

  1986年,作为中方编剧,原创中日合拍摄电影剧本《熊猫的故事》。

  1987年,参与拍摄四川省首部对外合拍电影故事片《熊猫的故事》。1988年该片在中日两国上映。在日本首映时,(日本片名《熊猫物语》) ,作为中国电影团成员访日,在东京、大坂、北海道等广泛接触日本观众,宣传熊猫文化。该片被日本文部省列为向中小学生推荐作品。2018年9月北京,中国首届国际大熊猫文化周期间,应邀参加“中国熊猫、四川之夜"活动,该片被列为该文化周熊猫电影展映首部影片,在中关村太平洋影城复映,得媒体广泛观注,受广大观众热烈好评。

  2000年,作为策划兼撰稿参与峨影集团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合拍的记录片《生命的奇迹一史上最小熊猫幼51克存活传奇》。该片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电子网络奖提名奖、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音像奖、第二届中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影视动漫类)优秀奖、2012年四川出版物奖音像制品一等奖等多项全国、省部奖,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image.png

何祥博(守护使)

  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林业高级工程师,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术带头人。中共党员,1997年7月至今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从事大熊猫野外保护和科研工作21年,足迹遍布陕西佛坪保护区沟沟坎坎和陕西大部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由一个门外汉成为陕西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专家,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客座副研究员。期间多次有机会离开大山到北京、西安等大城市工作,但由于对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义无反顾地留在大山深处从事大熊猫保护和科研工作。21年的坚守得到同事们的认可,获得局级先进个人11次,省林业系统先进个人2次,厅直属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次。先后主持科研课题3项,参与科研课题7项,其中6项获得陕西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


image.png

张淑德(台湾)(传播使)

  中国台湾大熊猫文化传播的代表者之一,热爱熊猫文化,用画笔描绘生态、和平与友谊,促进两岸团结。

  从2017年起在北京、台北等国内外参加各种画展,举办展示创作的大熊猫美术作品23场,发行中国邮政邮票一板。

  2015年为福州海峡熊猫乐园水墨代言。

  2017年10月第24届全球中华艺术文化薪传奖画艺水墨画类得主。

  2018年5月以大熊猫水墨画成绩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称号。

  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书画水墨画奖。


image.png

莎拉贝塞尔(美国)(传播使)

  Sarah M Bexell女士拥有北伊力诺依州大学自然人类学硕士学位以及乔治亚州大学科学教育硕士学位和乔治亚州大学儿童早期教育博士。

  自1995年以来,一直在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从事保护教育以及动物研究。

  自2000年以来,她代表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合作,致力于动物行为研究和保护教育事业,为中国,特别是成都地区的环境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Sarah M Bexell女士于2005年1月起被聘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员工,担任基地保护教育项目主管,主要负责“学校环境教育开发与推广项目”。

她热心于向青少年普及大熊猫知识,撰写并出版了《竹林熊猫》(与张志和合著)、"熊猫之乡冶勒的调查"等多篇文章,积极参与青少年夏令营的活动。Sarah M Bexell女士在工作期间积极认真负责,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特别是在拓展基地对外关系,推广基地项目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image.png

罗维孝(公益使)

  2014年3月18日,从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宝兴邓池沟出发,历时4个月,途经成都、绵阳、广元、甘肃、兰州、新疆,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关,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德国,骑行约1.5万公里。于7月10日到达大熊猫发现者阿尔芒·戴维的故乡法国埃斯佩莱特市,受到了法国民众的热烈欢迎。

  在骑行归来后,创作出版了《行无国界》,该书重点讲述了在骑行途中宣传大熊猫文化的中国人的故事。

  曾为2014年“美丽中国梦十大推进者”;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2015年年度“雅安好人”获得者;2017年四川省电力公司感动川电特别人物;2018年“新时代川电老年之星”。



image.png


戴海杜.安德列(法国)(传播使)

  多年来,先后四次带领大熊猫科学发现者戴维神父的亲友、相关社会人士赴四川雅安宝兴等地走访、调研,为发掘与弘扬大熊猫文化。在法国埃斯布莱特市,热情接待、支持中方大熊猫文化使者,为建立法国埃斯布莱特市与宝兴县及雅安市的友好关系乃至中法友谊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3年9月26日,戴海杜市长和红衣大主教嘎海耶,在碧峰峡认养了一对大熊猫。

  2014年初,专程赴碧峰峡大熊猫基地,为大熊猫“申吉”捐赠10000元。

  2004年11月,在成都索菲特万达酒店掌勺10天,为客人带来地道的法国巴斯克小吃,将打工所得捐给大熊猫发现者戴维神甫100多年前在宝兴邓祠沟修建的教堂,用于修缮教堂,纪念戴维神甫。


峨影集团 (传播使)

  峨眉电影集团一直以来将熊猫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符号,作为四川乃至中国最具辨识度的文化IP,以影视为载体,挖掘大熊猫文化,讲述大熊猫故事,拍摄了故事片《熊猫的故事》、《熊猫历险记》,纪录片《生命的奇迹——史上最小熊猫“51克”成活传奇》等一系列熊猫题材的电影。

  其中,中日合拍片《熊猫的故事》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并且让大家认识到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更是世界的和平使者,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热烈而持久的喜爱。《熊猫历险记》让大熊猫的美好形象跨越文化和地域藩篱,承载着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纪录片《生命的奇迹——史上最小熊猫“51克”成活传奇》荣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音像出版物)奖、2012年“四川出版物奖 音像制品一等奖”。


雅安文旅集团 (传播使)

  结合雅安地方优势,为推动大熊猫文化传播,添砖加瓦,做出了诸多创新。

  1、承办了2018两岸学生大熊猫保育实习体验营活动,结合“团团”“圆圆”从雅安启程前往台湾十周年这一主题,进一步展现人与熊猫、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生态平衡,诠释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

  2.自主策划并推出了一系列的大熊猫主题文化研学线路,在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在研学行程中,大胆引入本地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以大熊猫+的新颖形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两万名研学者。

  3.结合当地地方特色,将熊猫与灯会结合,2018年2月至3月期间,举办了第一届《胖墩儿带你游雅安》大熊猫主题灯会,灯会开展期间省内外报道媒体共计300余人,中央、省、市各类媒体和网络发布灯会的图、文、视频、H5等消息、专题、新媒体原创作品618篇(条),网络转载刊发上万次,覆盖受众近300万人次。


都江堰火车头科技有限公司(传播使)

  成立于2017年5月10日,主打品牌:“巴布熊猫”。主要从事衍生产品的开发、国外品牌代理、和熊猫小巷的运营等。结合《巴布熊猫》,以“遇见你的幸福”为品牌核心,陪伴儿童在安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专注于儿童安全、健康、快乐、教育四大方面的发展。

  1、2006年2月,《巴布熊猫》原创三维动画被国家广电总局列入2006年度第一批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名单;

  2、2006年12月,《巴布熊猫》原创三维动画获得被动漫业界誉为“中国动漫第一奖”金龙奖提名宣传;

  3、2007年2月,《巴布熊猫》原创三维动画荣获2007年度珠海市文学艺术“渔女奖”;

  4、2007年9月,《巴布熊猫》原创三维动画参加“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并获得评委会奖;

  5、2010年8月,《巴布熊猫》荣获“2010天下动漫风云榜——十大年度动漫形象奖”;

  6、2011年10月,《巴布熊猫》荣获“2011天下动漫风云榜——年度衍生产品奖”;

  7、2012年1月,《巴布熊猫》获得国家动漫企业认证;

  8、2012年8月,《巴布熊猫》荣获第九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金恐龙奖”国际原创动漫作品大奖赛中动漫形象入围奖;

  9、2014年12月,《巴布熊猫》荣获“首届金莲花国际动漫大奖——最杰出亚洲动漫形象”;

  10、2015年9月,《巴布熊猫城市文化礼品》荣获“2013-2014天下动漫风云榜——年度动漫衍生产品奖”;

  11、2016年5月,美术作品《巴布熊猫—满满的爱》荣获第一届“漫迷—母亲节插画大赛”二等奖;

  12、2016年9月,《巴布熊猫》荣膺“新光奖”中国西安第五届国际原创动漫大赛最佳形象表情奖。

13、2018年8月,“玉猴奖2018年度十佳文旅吉祥物”前三甲。



四川蒙顶酒业有限公司(公益使)

  2015年蒙顶酒庄申请加入了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成为团体会员、副会长单位,并申请成为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融合发展基地。

  2017年,四川蒙顶酒业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共同开发推出“洲际熊猫酒”,同年受中国酒业协会邀请,蒙顶酒庄带着“洲际熊猫酒”参加2017年泸州酒博会,一举获得了2017年度“青酌奖”。

  2018年11月,蒙顶酒庄作为中国七大白酒酒庄之一,受中国酒业协会邀请,参加了2018年上海酒博会。在上海进行了隆重的新品上市活动,推出了升级版的“洲际熊猫酒”。

  为传播熊猫文化,助力大熊猫保护事业,“洲际熊猫酒”作为一款公益产品,每消费一瓶,按销售额的1%提取设立大熊猫保护公益基金,用于保护大熊猫事业做出贡献。


  “洲际熊猫酒”将作为蒙顶酒庄的代表作品,以传播熊猫文化、白酒文化、饮酒风尚为己任,不断深挖文化内涵,丰富其蕴含的文化底蕴,并加强对凝聚在产品上的文化价值的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打造成代表雅安地域文化元素的旅游特色产品,不断拓宽营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