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网

首页>>资讯聚焦

熊猫圣殿邓池沟

http://www.ourpanda.com/   发布时间: 2020-01-19 16:24:04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向前/文

  说到大熊猫,就不得不提到阿尔芒·戴维,一个法国传教士。其实与其说他是传教士,倒不如说他是博物学家更准确,因为他在中国从事的是“科学传教”。

  阿尔芒·戴维之所以能到这里来,因为这里有一个法国人建的天主教堂,是他从事“科学传教”的重要驿站。

  问题又来了,法国人为什么在这里建教堂?教堂跟大熊猫有什么关系?

  资料图片

  壹传教士来中国“开辟”天地

  从明代到近代,西方有大量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最早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国人信仰上帝。自从中世纪起,西方基督教界就传说在东方有一位聂斯托里派的伟大长者统治着一个富庶强大的王国。

  寻找这一王国,期望在东方发现一个基督教的新世界,成为许多传教士执着不舍的梦想。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蜂拥而来,他们来到了中国西南的大山区,他们一直相信那里有着无数的羊群等待他们去放牧,在他们看来,如果让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们皈依上帝,可能就是基督最为伟大的胜利了。

  “蜜蜂本意是觅食,但它传播了花粉。”这是历史学者余三乐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传教士主观愿望是传播教义,但他们在客观上为中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体系的建立贡献良多,利玛窦就是杰出的代表之一。

  在这支庞大的传教士队伍中,其中很多人都是饱学之士,为“西学东渐”做出了巨大贡献。利玛窦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位,他是向中国正式、系统、大规模地介绍西方学术文化的第一人。

  利玛窦去世后,明朝万历皇帝感念他翻译《几何》有功,破例把他葬在北京西郊(今天车公庄大街的北京行政学院内)。利玛窦墓地旁边,还安葬着另外两位著名传教士汤若望和南怀仁。

  19世纪的法国巴黎,是欧洲汉学的发源地和中心。中国被那些着迷于东方文化的人们描绘成天堂一般的胜地。26岁时,阿尔芒·戴维在日记中写道:“我始终梦想着去中国传教,12年来我一直希望自己能从事这样的工作,所以我努力修行成为一名神父。而且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天起,26年来我一直希望到那个天堂的王国、蒙古或者类似的地方去学习新的语言和文化。”

  鸦片战争的船坚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60年 9月,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清朝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法国拿破仑三世宣称:“在世界的尽头,我们用文明和宗教的进步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帝国!”

  1929年的穆坪镇

  有人在戴维之前认识大熊猫

  在阿尔芒·戴维发现和认识大熊猫之前,其实,已有两位外国传教士“发现”了大熊猫,也许是他们一心传教、无暇他顾,也许是在对物种的科学认识和修养不够,遗憾的是,他们与大熊猫失之交臂,把辉煌留给了有准备的后来者阿尔芒·戴维。

  这两位传教士是谁?一位是阿尔芒·戴维在上海遇到的传教士。这位传教士曾在穆坪工作过,他告诉阿尔芒·戴维,在穆坪的大山中,生活着一种叫“白熊”的动物,大山中还有一座教堂,可以提供科学考察方便。

  遗憾的是,在戴维的书中,没有找到这位传教士的名字。

  另一位就是平雄主教。阿尔芒·戴维一到成都,就到四川教区拜会主教平雄神父。平雄神父也在穆坪修道院工作过,碰巧的是,平雄神父也热爱自然科学,曾经考察过穆坪的自然资源。

  “在穆坪的森林里,生活着两种羚羊,一种野牛,一种黑白熊。”平雄神父对阿尔芒·戴维说。

  “是白熊?还是黑白熊?”阿尔芒·戴维追问道。

  “当地人对这种动物的名称很多,说‘白熊’是它,说‘黑白熊’也是它。也许它还有其他名字,也说不准。”平雄答道。

  当阿尔芒·戴维再一次听说“白熊”后,怦然心动,他再也坐不住了,意识到也许一个重大的发现正等着他。

  1869年2月21日,阿尔芒·戴维从成都出发,经过今汉流、新津、邛崃、芦山大川镇,整整走了8天,终于安全到达深山中的邓池沟天主教堂。

  到穆坪的第11天,“黑白熊”就与阿尔芒·戴维不期而遇。

  邓池沟天主教堂内部

  穆坪旧影

  深山中修建教堂繁衍生息

  最早进入四川传教的,要追溯到明朝末年。

  利类思(意大利籍)、安文思(葡萄牙籍)两位传教士进入四川传教,起初并没有固定的场所。1644年8月,张献忠入川,正在今成都彭州一带传教的利类思、安文思带着一部分教友,逃到与今成都市邛崃、大邑一山之隔的天全州大山中(今芦山县大川镇),因为这里崇山峻岭,方便“避祸”。

  据清代《天全州志》记载,当年的大川是这样的:“山路崎岖,悬崖峻峭蚕丛汗菜,飞鸟不通。凡有命案重件,只抬来相验, 令书役经理其事。地方官有四五年不到者。”

  没过多久,张献忠派人将他俩迎接回成都,并赐他们“天学国师”。与利类思、安文思一起“避祸”的其他教徒留在了这里繁衍生息。后来一部分则翻过今天芦山县与宝兴县交界的瓮顶山,西迁到宝兴盐井溪,在此建立四川最早的天主教堂;另一部分则沿邛崃山、龙门山等东北行进到崇庆、彭县、绵竹、什邡等地。到了康熙年间,环境稍加安定,个别教徒又从山区搬迁到了平坝地区, 并逐渐延伸到成都周围,并试图发展到城区。

  1814年,教徒们先是在大川建立“立书堂”。1815年,主教冯类思、马伯乐筹划在穆坪邓池沟重建修院。1830年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罗安伯邓池沟一带买田购地,重修穆坪修院。在邓池沟教堂工作期间,他手绘了四川地图,并给他所在的家乡教区法国普罗旺斯写了两封信。地图和信件等珍贵资料原件,至今还存放在法国普罗旺斯教区。